130t/h水冷方形分離器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
一、鍋爐設計特點
130t/h水冷方形分離器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是在75t/h水冷方形分離器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基礎上進行放大設計而成的,其主要設計特點是:
( 1 )從水冷風室到尾部包墻采用了膜式壁結構,聯(lián)為一體,很好地解決了鍋爐的膨脹和密封問題。
( 2 )由膜式水冷壁加高溫防磨內襯組成水冷方形分離器,與爐膛組成一個整體,結構緊湊。
( 3 )在爐膛頂部設置高溫過熱器,充分利用了換熱量隨物料循環(huán)量和燃燒室溫度變化的特點,使得鍋爐負荷變動時蒸汽參數(shù)能達到額定值;低溫過熱器位于尾部包墻內。若為高壓爐,爐內過熱器為二級過熱器,三級過熱器布置在包墻內低溫過熱器.上部。
( 4 )由于采用水冷風室及水冷式布風板,可以采用床下點火。
( 5 )防磨內襯較薄,可以快速啟動,節(jié)約啟動用油,負荷變化速度不再受耐火材料的穩(wěn)定性限制。
( 6 )采用自平衡回料系統(tǒng),運行操作簡單,安全可靠.
( 7 )借鑒大容量鍋爐固定膨脹中心的方法,采用剛性平臺固定中心,鍋爐按預定方向膨脹,利于密封。
( 8 )采取保守的可靠的防磨措施口
二、鍋爐基本尺寸與性能參數(shù)
130t/h水冷方形分離器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的基本尺寸。與同容量煤粉鍋爐相比,占地面積相近,高度略高。
三、鍋爐基本結構
采用單汽包橫置式自然循環(huán),室外布置。膜式水冷壁爐膛前吊后支,Ⅱ型布置。由于煙氣攜帶大量物料,其熱容量很大,整個爐室溫度較均勻。爐膛出口溫度約為870-920℃。物料濃度很高的煙氣離開爐膛后,即通過分離器在熱態(tài)下將物料分離,分離下來的高溫物料經(jīng)山立管通過送灰器送回燃燒室。為了保證燃燒始終在低過母空氣系數(shù)下進行,以利于N認的控制,采用分級送風,二次風通過播煤風管和上二次風管分別送人燃燒室下部不同高度的空間。
燃燒設備主要由布風裝置、給煤裝置、物料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熱煙氣發(fā)生器(風道燃燒器)等組成。在爐前7m操作平臺上布置4個螺旋給煤裝置分別接給煤管,并用播煤風將燃煤播散吹入爐膛。燃燒室二次風占總風量的65%左右,由左右兩側風道引人,風室與膜式壁直接相連,隨膜式壁一起膨脹和收縮,利于密封。風帽安裝在底部水冷壁鰭片上。采用油槍床下點火,配有兩個點火用熱煙氣發(fā)生器分設在兩側風道中,油槍工作壓力為l.47MPa.噴油量為400kg/h。根據(jù)點火情況可適當調節(jié)風量。在熱煙氣發(fā)生器中,高溫煙氣和冷風混合形成溫度為850℃左右的熱煙氣,通過風室和風帽來加熱床面
上鋪設的床料。床料啟動厚度以500左右為好,粒度O一3mm。在采用油槍床下點火時,床料中可以有10寫以下的煤粒,當床料加熱到600℃時,就可以少量逐步給煤,待床溫升到700℃以上時可以關閉油槍,正常投煤運行。床下點火成功率高,操作勞動強度小,且又能保證環(huán)境整潔。燃燒設備以及空氣預熱器的布置.
從汽包引出的飽和蒸汽至頂棚管人口聯(lián)箱,從包墻管出來再到尾部豎井的低溫過熱器;高溫段和低溫段過熱器之間設置有噴水減溫器,減溫范圍約為30℃ ,還可以通過控制循環(huán)灰量即改變固氣比來調節(jié)過熱蒸汽汽溫。集汽聯(lián)箱均布置在爐頂。在尾部豎井煙道中上部為低溫過熱器,以下依次布置高溫省煤器、低溫省煤器、二次風空氣預熱器和一次風空氣預熱器。
整個構架采用鋼結構,單排柱。汽包、頂部連接管、護膛、頂棚管、高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包墻管等全部懸吊在鍋爐頂梁上。
平臺樓梯均以適應運行和檢修的需要而設置,平臺與樓梯采用棚架結構,平臺寬0.85m,樓梯寬度0.7m ,坡度為50。鍋爐室外布置。鍋爐前Z1柱與廠房間局部封閉,并在Z1,柱設置一臺1t的單軌吊,Z1柱承擔封閉和吊裝的荷重。鍋爐構架與主廠房標高21m層設聯(lián)系平臺。
由于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燃燒室內灰濃度很高,需要良好密封。為此,采用全膜式壁結構,爐膛四周水冷壁均采用尹60 (51)節(jié)距為100mm的鰭片管,分離器水冷壁采用尹42*5mm節(jié)距為75mm 的鰭片管,頂棚管與包墻管采用筍42*5mm 、節(jié)距為10Omm 鰭片管。爐膛由膜式水冷壁構成,前后墻在爐膛下部收縮形成錐形爐底,后墻水冷壁向前彎,與兩側水冷壁共同形成水冷布風板和風室。布風板面積約17.6m2。在布風板的鰭片上裝有耐熱鑄鋼單孔風帽,具有動量大、定向等特點,有利于加劇爐內床料的混合,提高燃燒效率,并對布風板均勻性、排渣通暢有益。布風板四周4m 高度區(qū)域水冷壁焊有密排銷釘,并涂敷有特殊高溫耐磨澆注料。
主燃燒室工作溫度為900-950℃ 。由于煙氣攜帶大量循環(huán)物料,其熱容量很大,整個爐膛溫度較均勻。爐膛出口溫度約850 ℃左右。在爐膛出口處布置有過熱器。實踐證明,過熱器布置在爐膛出口,提高了鍋爐的低負荷運行能力。布置有兩個水冷方形分離器,分離器截面4000mm*4000mm 。分離器由膜式水冷壁組成,分離器斜頂、側墻與頂棚管構成分離器出口煙道(參見圖7 一6 )。分離器芯管由高溫耐磨合金鋼制成,里于分離器斜頂上。由于分離器與爐膛成為一體,通過水冷壁上聯(lián)箱懸吊在頂板梁上,結構緊湊簡單,既保持了鍋爐Ⅱ型布置,又解決了膨脹密封問題。分離器內部只涂一層很薄的耐磨澆注料,克服了熱旋風筒內因燃燒引起結焦和啟動時間長的弊端。J 型閥送灰器的材質為特殊高溫耐磨不銹鋼。
鍋爐采用輻射與對流相結合并配以減溫裝置的過熱器系統(tǒng),由頂棚管、包墻管、低溫過熱器、高溫過熱器及減溫系統(tǒng)組成。低溫過熱器管子為價38*30stnm 的20號鋼管,高溫過熱器布置在爐膛上部,采用鄉(xiāng)42*4.5mm7的1 ZCrl MoV7管子。飽和蒸汽從汽包至頂棚人口聯(lián)箱,通過頂棚管,進人后包墻管,后包墻聯(lián)箱與側包墻下聯(lián)箱通過直角彎頭連接,側包墻與分離器側包墻相焊,前包墻與分離器后墻共用,形成一個整體。過熱蒸汽從側包墻上聯(lián)箱引人低溫過熱器人口聯(lián)箱,低溫過熱器人口布置在水平煙道,為光管錯列布置,為減少磨損,在避免煙速過高的同時,加蓋材質為ICrl3 的防磨蓋、壓板及防磨瓦,對局部也作了相應的處理。
在尾部豎井煙道中設有兩級省煤器,高溫段省煤器采用鰭片管順列布置,并加蓋有材質為ICr13 的防磨蓋、壓板及防磨瓦;低溫段采用光管錯列布置。
在省煤器后布置了兩級管式空氣預熱器。上級空氣預熱器用來加熱二次風,管子規(guī)格為尹。40*1.5mm ;下級空氣預熱器用來加熱一次風,管子規(guī)格為協(xié)40*2.5 mm一、二次風系統(tǒng)和引風系統(tǒng)采用單系統(tǒng)布置.
鍋爐汽水系統(tǒng)簡圖 |